然后……然后俩人就掐起来了……
作为我国这么传统重大的节日,
端午节,难道就只是吃粽子顶鸡蛋绑彩线?
如果只知道这些,那你八成是过了个假端午,
善于思考勇于考证的小编认真探究了一番,
端午节,究竟是怎么来的呢?
“卫生防疫节”
端 午
“端午节”这个称呼在古籍里的记载晚于屈原,但端午节的民俗在屈原之前很早就存在了。古代中国人把五月视为最不吉利的月份,邻近夏至,阳气最旺,阳极会伤身,需要避毒。仲夏天气湿热,百虫和细菌繁殖快,易生疫病。东汉《风俗通》也提到过,五月不吉利,五月五更是凶上加凶。所以需要一个全民迎夏的“卫生防疫节”。
端 午
古时候没有消毒液也没有紫药水,就用雄黄水洒扫庭院、涂额头,戴上香囊荷,泡个药草浴防疫健体。
端 午
光这还不够,总得弄点好玩又好用的吧,要说我们老祖宗就是聪明呢,把能祛寒湿的艾叶剪为虎形,或将艾叶贴在虎形彩纸上,做成“艾虎”佩戴或张挂,避邪驱瘴。再把有香味的菖蒲作成剑插在门楣上,“蒲剑”通窍醒脑,驱赶飞虫。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戴的小香包和小木剑了。
赛龙舟又是怎么来的呢?
端 午
这其实是春秋时期,为纪念越王勾践训练水军灭吴称霸兴起的活动,后来发展为“送瘟祛邪”的一种仪式,人们希望龙舟能把瘟病邪气送走。
那粽子又是怎么回事呢?
端 午
这就要说一说周代第四位国王——昭王姬瑕,话说周昭王到南方巡视死于江上,当地人为了祭祀他就把食品用叶子包起来,再用五色纱裹上投入江中,这其实就是粽子的做法。可见,最早向江里投放包裹食品,并非是为了纪念屈原,而是因为周昭王。
咦,那为什么经历2000多年,
每到端午,屈原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呢?
这位大神又是怎么跟端午扯上关系的呢?
跟名人蹭热度
端 午
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发展和变迁,端午的风俗在各地就越来越丰富,当然了,人们又把节日跟当地名人挂了钩,楚人挂上屈原,吴人挂上伍子胥,越人挂上越王勾践或孝女曹娥……
那为啥屈原越来越突出?
其实,端午除了防疫抗病外,还有一项重大的任务:避免洪水。这项艰巨的任务最好由与水有关的神祇负责完成,像屈原这样身水里的著名历史人物,就是这类神祇的最佳候选人。
现存文献最早记载端午祭祀屈原的是东汉末年应劭的《风俗通义》:“屈原于是日(五月五日)死于汨罗……今之竞渡,是其遗迹。”从东汉开始,人们开始对屈原进行凭吊纪念,竞渡便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。到了魏晋时候,百姓将屈原神化,把他当作水神,立祠来祭祀。端午吃粽子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强化,粽子的形状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。
作为水神,屈原还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:以忠见斥,悲愤了就写写诗歌,悲愤到极点了就自杀,还爱以香草自比。而且,屈原不但受政府欢迎,个人特色也非常适合附会端午民俗——不但与水相关的都可以说是纪念屈原,与香草相关的也均能套到屈大夫头上。
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超级IP,
屈原的知名度不知要甩现在小鲜肉几条街,
但是,港真,你确定真的了解他吗?
最熟悉的陌生人:
人家姓芈,不姓屈!
端 午
《史记》曰“芈姓,屈氏,名平,字原,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,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。”
没错,屈原,实际上姓芈,并不姓屈人家是楚国的国姓、贵族!这回清楚了吧?跟楚怀王的妹妹一个姓呢!那为啥这位叫芈月,屈原不叫芈原?先秦时期,男子称氏,女子才称姓,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屈原而不叫芈原。
最熟悉的陌生人:
人家不只是诗人、还是吃货!
在大家心目中,屈原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:
或者是这样的:
然而,你知道吗?
他可不光是忧心国事的抑郁症诗人
实际上,他还是个吃货,
来,看看他写过的一篇《招魂》:
《招魂》
室家遂宗,食多方些。
(全家聚一起,好吃的一大堆)
稻粢穱麦,挐黄粱些。
(大米小米大麦小麦煮成一锅粥,
再添点粟米)
大苦咸酸,辛甘行些。
(苦也有,咸也有,酸也有,
辣也有,甜也有,五味俱全)
肥牛之腱,臑若芳些。
(肥牛腱子肉炖在锅里,
咕嘟咕嘟煨得香气四溢)
和酸若苦,陈吴羹些。
(一盆吴国羹汤,调和了酸苦两味)
胹鄨炮羔,有柘浆些。
(清炖甲鱼烤羊羔肉,配着甘蔗汁)
鹄酸臇凫,煎鸿鸧些。
(醋溜天鹅肉、干锅野鸭肉、
雁肉鸽肉滚在一起油炸)
露鸡臛蠵,历而不爽些。
(龟肉汤炖大公鸡,口味浓烈又不伤身)
粔籹蜜饵,有餦餭些。
(面饼米糕都裹上蜂蜜,
上头还浇上麦芽糖 )
瑶浆蜜勺,实羽觞些。
(还要端上掺着蜂蜜的美酒)
挫糟冻饮,酎清凉些。
(搁点冰块,喝起来口感清凉)
华酌既陈,有琼浆些。
(酒都端上来了,喝吧喝吧)
这么看来,
我们用吃粽子鸡蛋来纪念这位先人,
也是对了他老人家的脾气了哈!
哎哎,说你呢,把哈喇子擦擦,
赶紧逮个米棕肉粽蛋黄粽解解馋,
再弄个鸡蛋鸭蛋大鹅蛋顺一顺。
下载无限大连APP,收听或回放FM103.3精彩内容。
根据自身手机需要,点击上面图片,保存图片到相册,点开微信右上角的【扫一扫】功能,进入界面后,点击右上角的【相册】,选择刚刚保存的二维码就可以跳转到下载界面,直接下载就可以咯~!
猜你喜欢:
【关注】百名主播合力上演听众日大戏 就在6月3日
【预告】本周,知名球员做客《科学健身大讲堂》
【节日】端午假期马上来啦!出行游玩,这份攻略请收好!
【推荐】六一快来啦~叫上你们的爸爸妈妈来这儿过节吧!
【健康】身体各器官有保质期,别等坏了再去养!送你一套“保鲜”秘诀
大连新闻广播
FM103.3
微信号:dl10331033
内容统筹:刘芳
微信制作:如意
技术支持:昊德科技
内容来源:大连晚报
公众号:dl10331033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